来源:深圳市盐田区审计局发布时间:2022-03-11
2021年,我区审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2021年,完成审计(调查)项目17个,查出各类问题金额1.06亿元,查出非金额问题121个,出具审计报告等21篇,提交审计信息等13篇,提出审计建议94条。
一、2021年度工作情况
(一)促进疫情期间惠企政策落实落地。2021年,我区就《盐田区关于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审计,重点审计了应对新冠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资金2613.66万元,推动有关部门整改5个问题,促进部分单位科学评估援企项目紧迫度、成熟度,合理安排统筹调度支持企业发展资金,盘活闲置资金430.18万元,促进692.27万元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财政补助全部发放到位,规范了企业适岗补贴发放工作,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二)高质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向纵深发展。
1.围绕全区重点工作,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聚焦盐田港后方陆域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审计推动解决盐田港拖车服务中心项目部分征地问题,加快盐田港拖车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度,披露盐田港后方陆域拖车中转服务项目退出后存在货柜车回流风险,追回盐田港后方陆域拖车中转服务项目部分停车服务多支付补助资金24.69万元。
2.围绕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财政提质增效和各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聚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审计盘活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93.1万元和公务油卡沉淀资金50.71万元,强化了预算项目绩效评估的作用,追回多支付的劳务派遣项目资金362.35万元,规范259个采购项目的管理,揭示3个单位存在无预算列支公务支出的问题。
3.聚焦公共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民生发展保障不断深化。围绕国计民生,聚焦学前教育和治水提质等重点民生领域,通过审计改善部分“民转公”幼儿园办学条件,促进公办幼儿园均衡布局和学位供需平衡。加快部分治水提质排水管网项目进度,促进部分已建成治水提质项目及时移交。
4.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进一步优化区委审计办的经济责任审计议事机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财政决算、专项资金、重大政策措施跟踪等审计结合起来,有效调配和整合审计资源,实现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2021年审计领导干部4名,查出各类问题金额606万元,查出非金额问题 24个,出具审计报告8篇,提出意见建议24条。
5.深入推进全过程投资审计,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围绕政府投资立项、可研、设计、概算、预算、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政府投资项目全链条管理程序,对盐田港拖车服务中心项目,生态工程项目和治水提质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审计覆盖56个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已支付建设资金34.98亿元。通过审计规范设计变更审批管理,加快10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了个别政府投资项目工程质量,促进15个政府投资项目及时办理竣工结决算,督促13个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承包企业按规定缴存工资保证金,有力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三)深入推进优化审计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1.探索构建“1+4+N”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工作体系。在审计项目和组织方式“两统筹”的基础上,探索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模式,以大数据运用为引领,依托重大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国企审计、经责审计“四大平台”,结合专项审计,科学、合理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初步形成“1+4+N”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工作体系。一是形成了审计对象库和专题审计库。2021年上半年,区委审计办依托2020年财政大数据审计,对全区46个一级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规模,重点专项资金分配,重点工作任务安排进行初步摸底调查,基本形成审计全覆盖对象库。同时,结合调查摸底情况,建立财政大数据审计专题项目库。二是“1+4+N”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工作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2021至2022审计年度,区审计局依托经责审计平台安排6个单位作为2021年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抽查单位,以财政审计平台为依托安排教育、养老、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等5个专项审计项目,以政策跟踪审计平台为依托将部分国家省市区重大政策逐项分解到财政审计、经责审计和国企审计平台组织实施,打破各业务科室“三定”方案职能划分,结合各科室审计人员学习工作背景,搭配组合形成审计组实施审计,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以制度创新推进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管理由粗放式向一体化、精细化转变。
2.财政大数据审计模式日趋成熟。在市审计局关心支持下,不断总结财政大数据审计经验,不断优化财政大数据流程,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大数据人才储备,财政大数据审计模式日趋成熟。一是财政大数据审计组织结构日趋完善。自2019年初步探索建立财政大数据审计组织架构的基础上,现已形成“一把手”负责,财政审计科牵头,各科室分工配合的组织架构,形成1个数据采集维护团队,1个数据分析处理团队,N个疑点核查团队,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机制。二是“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运转日趋顺畅。根据市审计局指导意见和分析结果确定重点方向,确定财政大数据审计专题,次年初根据市审计局财政大数据方案集中安排力量发现疑点并组织排查,各审计组结合自身项目和职能分工核查疑点并开展专题审计,财政审计科结合分散核实的疑点进行系统研究。三是大数据审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通过区内干部交流、参加市审计局大数据实战项目、组织参加审计署计算机网上培训和个人线下自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目前我区审计队伍具备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干部2人,参加市审计局实战化项目5人次,参加各级培训12人次,审计干部大数据审计能力不断提升。
3.审计整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2021年,“建立全区审计整改”纳入我区年度改革计划,逐步形成一套体系完备的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一是进一步健全责任清晰的审计整改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区审计局监督检查、有关主管部门督促管理、被审计单位具体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并明确了纪委监委、组织、财政等职能部门审计整改联动职责。二是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分类判断标准。将审计整改明确划分类别,并对每一类审计整改进行了界定,通过列举的方式明确每一类审计整改的具体表现形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审计整改判断的原则性标准,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具体的判断指标体系和判断程序。三是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审计整改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明确不得参加评优评先的具体情形,将审计整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将经责审计整改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将审计整改作为政府投资立项、预算分配和行业管理的重要参考。同时,明确应当追究责任的具体情形和程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新时代审计业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上级交办不断增多和巡审结合日益密切等对审计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大数据审计工作需要,既掌握大数据技术又熟悉审计实务的审计干部不足,培养既掌握数据分析技术又熟悉审计实务的新型审计队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三是部分被审计单位存在类似问题屡审屡犯、消极整改或选择性整改的现象,审计整改监督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2022年工作要点和措施
2022年是全面落实区第六次党代会和区两会精神,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家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开局之年,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和沙头角深港消费合作区建设两艘巨轮扬帆起航的重要一年,相关重点工作任务已全面部署。审计机关全面领会区委、区政府战略意图,全力以赴为盐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坚强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强化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二是有效发挥区委审计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第一时间掌握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完善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机制,为区委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提供支持和服务。三是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把审计工作融入到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推动新时代新阶段审计工作加快转型发展,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发现经济社会问题,更加注重揭示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类风险隐患,更好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聚焦主业,以审计计划引领审计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研究,提升审计立项质量。二是加强对各类审计对象的深入研究,从计划源头上树立高质量目标和精品意识。三是强化对审计项目必要性、可行性、预期成效等方面的分析研判和论证。坚持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科学编制2022至2023审计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三)牢固树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补齐短板,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牢固树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筑固审计质量控制底板,补齐审计风险防范短板。二是建立审理关口前移制度,法规审理机构提前介入重大复杂审计事项或现有法律法规未明确的新问题、新情况,为审计项目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三是建立审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法规审理机构对审理中发现的审计业务质量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总结通报,界定相关审计阶段问题的责任。
(四)坚决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优化机制,进一步提升审计整改工作效能。一是优化年度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台账,完善审计整改定期通报制度。按照不同审计层级查出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每月动态更新,对审计查出的各单位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并通报未完成整改的相关情况。二是强化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密切与政府督查的协调配合。对整改迟缓的,敷衍整改的、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函询、提出问责建议。针对长期未完成整改的情况,适时集中开展“回头看”检查,提请区政府督查室开展督查。三是加强审计整改结果应用。推动有关部门将审计整改结果作为单位个人评优评先、项目计划安排和财政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
(五)完善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巡察机关协调配合机制。一是建立多层次沟通联系机制。明确各自归口联络机构和责任人,召开工作协调会议,促进信息互通共享,开展人员业务交流。二是建立多方位监督协作机制。加强计划协商,加强过程协同,畅通线索移送渠道,加强审计成果运用。三是建立多维度整改配合机制。开展整改情况联合监督,落实联动问责,区委巡察办将审计整改作为巡察的重要事项,区纪委监委在职权范围内对审计提请的约谈、问责等事项予以支持配合。
(六)全面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一是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政治机关属性。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牢牢把握审计事业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大力推进“标准+质量+示范”建设。以支部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党建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盐田审计工作先行示范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对党员干部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具体行动和工作成效上,形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良好风气。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